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白酒“至暗时刻”已过?浙江、广东等多地8月动销回暖,部分酒企开瓶环比7月呈增长态势
发布时间:2025-09-01

8月初,我们曾报道河南、湖北等地因禁酒令纠偏带动销售略有回暖。我们近期调研显示,动销回暖的趋势已蔓延至浙江、广东、福建、安徽、四川等多地市场,且动销向400元以下价格带产品驱动。

同时,据了解,在酒企端,有多家头部品牌8月开瓶数据环比7月呈现出增长态势。

这也意味着,8月的白酒动销正在逐步走出5月18日“最严禁酒令”带来的“至暗时刻”,或许已经度过。


01 浙江、广东、福建、安徽、

四川等多地动销回升,400元以下大众酒回升显著

“从我们企业后台的数据来看,5-6月的开瓶数据是大幅度下滑,而7月的开瓶数据下降幅度开始收窄,8月的数据更是直接转正,部分大众化产品的开瓶增长幅度还不小。”在近日财报发布后的投资者沟通会上,有酒企负责人直接向投资者表达出对8-9月较为乐观的态度。

不仅如此,我们获取的信息显示,有多家一二线酒企8月的开瓶数据环比7月都呈现出增长态势。

来自渠道的实际动销也佐证了部分酒企的开瓶数据增长。"8月出货量相比7月至少增长了两成,部分区域动销能恢复到一季度的七成,也有部分地区恢复情况较差,区域分化很明显。"浙江杭州某烟酒行经营者王健(化名)表示。

在他的门店里,400元以下价格带的白酒产品成为动销"主力军"。"红花郎10、天之蓝动销不错,升学宴、家宴场景下的普及率较高。500元以上的高端酒走量仍然较慢。"他坦言,尽管相比去年同期仍有差距,但相比6-7月"一天卖不出两瓶"的低谷,8月的回暖已让他松了一口气。

在广州,经销商李孟(化名)的感受则更为直观。“6-7月高端酒动销同比降60%,但在8月有老客户开始主动补库,为中秋备货。”不过李孟也提到,大众价格带市场的恢复更明显,“400元以下的大众价格带的酒出货量相比7月都增长了将近一倍以上。”

在安徽合肥,经销商张磊(化名)透露,某徽酒龙头在合肥的动销已恢复到去年同期七成。他特别提到低价酒的爆发力,“在升学宴的带动下,300元以下的光瓶酒、口粮酒,8月销量同比7月涨了近30%。”

南宁经销商黄志强(化名)的门店挨着政务区,他明显感觉到8月的氛围变化:“现在偶尔有公务人员来购酒,虽然量不大。”同时在他看来,当前真正有动销的仍是大众消费产品:“五粮春、红花郎、老窖特曲,200-300元的酒卖得比高端酒好太多。”

作为白酒生产和消费大省,四川的宴席场景也正在复苏。成都经销商刘梅(化名)表示,8月其公司订单量环比增长25%左右。“升学宴、谢师宴集中在8月中下旬,比较明显的是泸州老窖、剑南春的开瓶量上涨不少。之前仓库只敢留几天的货,现在要备了半个月的量。”

整体而言,调研显示,浙江、福建、广东、安徽、四川等地的部分区域已经率先体现出回暖的态势,部分地区动销已恢复至3-4月的70%左右,相比5-6月的“冰冻”状态已有大幅度改善,但也有地区因为种种原因,动销恢复较慢,并未完全感受到“暖意”。而场景方面,宴席等刚需场景成为驱动动销和开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商务宴请仍未走出低迷。


02 “至暗时刻”已过?

政策松动叠加刚需释放,有经销商开始谨慎备货

有浙江地区经销商李青云(化名)表示,其所在地区的茅台王子开瓶量环比7月开始增长。“我们这一地区的动销7月下旬开始慢慢有起色,8月婚宴、寿宴开始增多,虽然商务宴请依然冷清,但刚需场景总算撑住了。”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终端烟酒店开始呈现出补货意愿。据李青云透露,目前其主营的各种产品渠道库存都相比6月都有所改善,终端烟酒店补货意愿虽仍然谨慎,但至少开始少量拿货。

“最黑暗的时候从政策面来看已经过去。8月动销回暖的核心动力来自政策环境边际改善。6月普遍是开瓶数据最低点,7月降幅就收窄了一半,8月开始恢复,开瓶数字不会骗人,这说明禁酒令纠偏之后,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在缓慢释放。”李青云分析道。

而智邦达营销咨询管理公司董事长张健对政策冲击下的市场情绪变化感受深刻,他表示,市场在禁酒令后有一个政策的恐慌期,对经销商终端的情绪的冲击会比较大,而进入8月这个相对刚需的旺季后,恐慌之后的理性回归叠加刚需,让8月的改善明显。

新营销专家贾福春也持相似观点:“8月总体比上个月的动销确实有所改善,百荣市场的出货量也在增加。8月接近中秋节,本身就是一个旺季的动销时间段。另外受禁酒令影响也在淡化。”但他也表示:“但这并不代表市场回暖。整体市场的下滑是不争的趋势。”这种判断与终端实际表现形成呼应——尽管8月动销环比改善,但多数品牌同比仍处下滑区间。

尽管8月回暖信号明确,但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旺季,多位经销商仍较为谨慎。多数经销商预期,旺季动销同比降幅有望收窄,但无法回归去年同期水平。这其中,价格层面的“底线共识”成了重要支撑。“现在部分大单品产品批价接近我们的成本线了,亏本卖谁也不愿意。”有经销商表示。

对于后续走势,张健则认为要动态看待,“我认为今年后续将呈现出不断恢复向上的状态,政策对于消费的长远影响还需要观察,市场最终是由会消费需求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