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温和降速”难解“渠道顽疾”!多位行业人士呼吁白酒企业“务实降速”
发布时间:2025-10-16

“降速”已经是行业共识,并成为许多酒企,尤其是上市酒企财报中可见的现实,今年第二季度,大部分上市酒企营收、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然而,将视角从财报切换到一线经销商的生存实况,矛盾也随之凸显:业绩数据上的“降速”,与渠道端所感知到的“压力缓解”之间仍存在巨大落差。

对于广大经销商而言,酒企的“降速”步伐远未跟上终端动销“失速”的形势,盈利困境并未发生根本性扭转,库存压力依然沉重,现金流难题丝毫未减。当前的降速仍是被动的、温和的,远远不足以让渠道真正“活下去”,酒企亟需一场更深刻、更坚决、更贴近市场现实的战略调整。


01 “温和降速”难解“盈利顽疾”,

渠道压力未获本质缓解

今年第二季度,21家上市酒企中仅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天佑德酒4家酒企实现营收增长,但均为个位数增长;5家酒企实现了净利润增长,其中有2家尚处于亏损局面。

对此,阜阳百川百维公司总经理李学成指出,这一轮业绩分化,反映了上游酒企的三个短板:一是对市场长期调整的艰苦性预判不足;二是力度不足,投入多为被动应对,未形成系统性变革;三是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渠道合作模式僵化,品牌推广缺乏突破性策略。其表示,所有头部企业增速至少再降20%,才可能让渠道真正恢复到良性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从调研山东、河南、安徽、广东、江苏等核心市场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经销商面临的生存压力并未得到缓解。消费频次大幅收缩下,大部分酒商6月销售额、利润相较于正常月份下滑50%以上,备受期待的双节旺季也未达预期,动销普降30%左右,叠加产品批价广泛下行,利润更接近腰斩,不少酒商陷入亏损局面。

河南酒商林溪(化名)表示:“河南市场内卷太严重了!春节期间,我们大众价位百元段产品同比增长了2倍以上,本以为消费将持续回升,但二季度就基本归零了,高端酒下滑更严重。今年双节旺季也不理想,销量至少同比下滑20%,利润下滑估计得有50%。”

江苏酒商余淮(化名)也表示:“我们高端酒产品主要靠团购,在6月份‘禁酒令’期间销售下滑了60%-70%,根本动不了,双节动销基本也下滑了3成以上,经销商要想盈利和渡过难关主要还是依赖酒厂的格局和策略,但到目前仍然看不到改善。”

有酒商算了一笔账:今年厂家可能把任务量从以往增长10%下调到增长5%,或者持平,但渠道的实际销量可能在以30%甚至更快速度下滑。这个剪刀差可能还在扩大。任务完不成就意味着失去返利、补贴,甚至代理权。这种“温和降速”与“行情骤降”之间的巨大鸿沟使得经销商的经营压力有增无减。

“客观来讲,目前不是白酒行业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的问题。”北京太和金樽文化有限公司、山东酒优盟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贵认为,政商活动、社会宴请、礼品往来等传统消费场景的收缩是结构性的、趋势性的,同时社会消费信心普遍不足,在此背景下,即便酒企立刻全面停产,市场上积压的库存也需要漫长时间消化。

另外,价格的持续下行也是渠道难解的痛点。杨金贵指出,现在想要价格不下滑,那就只能减量、减量、再减量。“目前来看,市场下滑叠加市场存量叠加环境持续恶化,恐怕需要减少80%的投放量才能有点儿效果。”

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已有大量经销商“顶不住了”。据统计,20家白酒上市公司(剔除岩石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共计净减少经销商1701家,而2024年末的数据为净增长1970家,整体经销商规模出现明显收缩。面临更严峻生存考验的经销商已开始主动或被动放弃部分品牌。

“据我了解,很多酒商其实已经主动停止打款,现在厂家也很难,整个营销体系都到了必须转型的阶段,尤其是原来对经销商、零售终端的服务偏少,酒厂与渠道商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没有服务这个概念,这方面要做一些调整,希望头部企业率先调整好,为行业做出表率。”杨金贵表示。


02 行业呼吁“务实降速”、“深刻转型”,

酒企营销体系亟待深度重构

事实上,经销商群体之所以强烈呼吁进一步、更大幅度的降速,并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眼前的打款压力,更深层次的诉求是推动酒企进行营销体系的根本性变革。过去十多年依赖的“渠道压货——业绩增长”模式已经彻底失效,酒企与经销商、终端之间长期形成的博弈关系,急需转向“共生共荣”的服务伙伴关系。

在北京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看来,行业修复难度极大,核心原因是部分企业家尚未正视当前困境,仍对“难度过高”存在认知偏差,未能主动调整应对策略。当前行业核心矛盾是利润分配问题,部分企业动销、销售表现良好,但经销商和终端盈利困难,厂家若能主动拿出部分利润帮扶经销商,将更易率先走出周期。

面对远超预期的市场下滑,经销商普遍认为,只有将供给量降到与当前真实消费量相匹配的水平,才能有效阻止价格体系的持续崩坏,为渠道腾出宝贵的现金流和喘息空间,逐步修复市场信心。这意味着,酒企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真正接受低速增长甚至阶段性负增长。行业龙头的动作具有极强的风向标意义,更应做出表率,以维护整个价格体系和行业生态的稳定为优先,而非追求报表增速。

但降速不应是消极的收缩,而应是积极的转型契机。和君咨询副总经理、和君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江认为,降速本质上是躺平心态,盲目降速而不改变市场策略,只能持续下降,并不能解决经销商与渠道的问题,预期会越来越低。如果不从市场策略系统的升级与迭代,就无法实现健康发展。

对此,李振江提出具有共通性的四个务实策略。一是费投灵活性驱动的市场开拓,通过有节奏、算大帐的费投模式,实现核心网络的定点覆盖;二是产品价值+架构设计驱动的市场动销,最大化提升BC一体化动销效率;三是组织力量驱动的市场管理,有效提升市场协销效率;四是“利益共同体”模式驱动的市场抢夺,“厂商一体+区域分红+公司化运营”或“厂家主导+托底扶商+深度协销”是形成厂商一体化的长期市场壁垒。

正因如此,是时候让“降速”更务实一些了。唯有以超越以往的决心和力度进行战略调整,从“压货做业绩”彻底转向“服务动销求生存”,才能与渠道伙伴共渡时艰,为白酒行业在深度调整期后迎来健康、可持续的未来深蹲蓄力。


本文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