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年老字号会稽山,正以“高端化”和“年轻化”双轮战略,以高端产品兰亭系列破圈、潮饮新品气泡黄酒拓新,在新时代浪潮中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和飞速发展。
01 百年品牌品质
3次荣登国宴
复兴中华国酿,成就世界名酒。绍兴黄酒是浙江一张靓丽的“金名片”,是浙江省千年历史经典产业。而会稽山作为绍兴黄酒的杰出代表,不仅传承了千年酿造工艺的精髓,更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品质。
会稽山的百年品质,可追溯至1743年,其前身是绍兴酿酒名师周佳木创立的“云集酒坊”。1915年,云集酒坊第五代传人周清携“小京装绍酒”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为绍兴黄酒赢得首枚国际金奖。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也对此次远渡重洋的参展极为重视,并提供了许多帮助。
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晚宴上,“云集”绍兴酒再次迎来高光时刻。云集酒坊酿制的绍兴黄酒因历史悠久、品质卓著、畅销京津,荣耀入选国宴招待用酒。《现代中国实业志》《绍兴县志》《绍兴市志》等文献史料也有记载,早在民国初期,“云集酒坊”的老酒就畅销京津,京都人士争先购买云集美酒。
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评出“八大名酒”,其中“鉴湖长春酒”由绍兴国营云集酒厂(会稽山公司前身)酿制。当时负责八大名酒评选的负责人朱梅在“八大名酒产生的前前后后”一文提到,评选的八大名酒必须符合4个条件:品质优良、在国内外获好评;历史悠久;制作方法独特、他区不能仿制;需获得1915年巴拿马金奖。而现存的绍兴黄酒企业中唯有云集酒厂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目前中华黄酒博物馆还现存1956年原酒,实物上标注“云集酒厂”和“鉴湖长春绍兴酒”字样。后因酒厂更名未及时变更商标,从“鉴湖”牌改为“会稽山”牌。作为中国黄酒行业唯一无断代传承企业,会稽山的“八大名酒”荣誉有档案、实物佐证。
1998 年,“会稽山”“兰亭”牌绍兴酒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唯一国宴专用黄酒。2016年,会稽山又登上了G20杭州峰会国宴餐桌,成为接待二十国国家元首宴会用酒。多次登上国宴舞台的品质认可,使得会稽山·兰亭成为黄酒文化的代表,向世界传递中国味道。
02 双轮驱动
让黄酒“火起来”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会稽山制定了 “高端化+年轻化”双轮战略,重塑黄酒产业格局。
在高端化赛道,公司重点打造20世纪90年代注册的“兰亭”品牌。以五重限定标准为基础,“每一滴都来自百里挑一”的品质根基,由国家级酿酒大师领衔,带领九个核心工序的非遗传承人,滴滴黄酒历经228道工序和会稽山独创的“15179”工艺。通过“文化赋能+品质升级”的双重路径,将黄酒升华为东方风雅生活的文化符号,聚焦树立中国高端黄酒品牌领导者的价值标杆。
黄酒可以很传统,也可以很潮流。在年轻化赛道,“既有黄酒的醇厚,又有啤酒的冰爽”,今年夏天,人手一瓶会稽山爽酒,成为年轻人新的微醺生活方式。通过新媒体内容创新,切入社交、运动、音乐、派对等多元场景,携手明星吴彦祖与抖音超头部达人白冰跨界联合强化传播,全渠道布局电商——618期间实现销售额5000万元,成功出圈,让传统黄酒焕发新活力。
03 求精创新
领跑黄酒产业突破
如今会稽山正屹立于新的历史起点,每一瓶优质佳酿之所以能精准抵达消费者手中,背后离不开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坚实支撑,更依托于高质量创新的持续引领。
在黄酒生产中,会稽山践行“堵源头、抓过程、严出厂”的质量标准,坚持“严、细、实”的工作态度。“严”就是严格标准、严格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细”就是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实”就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具体而言,一方面确保日常工作执行到位,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另一方面注重工作总结提炼,通过定期复盘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既把握整体工作节奏,又聚焦关键任务,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质量控制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持续做好QC攻关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公司通过组建专业团队、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系统分析,针对生产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专项攻关。注重数据收集与分析,运用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定期总结经验并形成标准化文件。
2025年会稽山5个科研项目获得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孙国昌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2024年度绍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制定《会稽山高端黄酒分级及评分标准》,为黄酒标准化和国际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