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水乡嘉兴,酒香浸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这座拥有7000年稻作文化、5000年酿酒史的古城,曾以“清若空”“月波”扬名四海,却在近代面临“有烹饪料酒而无宴席佳酿”的尴尬。
直到2003年,一瓶名为“禾城老酒【清若空】”的黄酒横空出世,以“清若空”的诗意命名和“入口清爽、回味隽永”的独特风味,重新擦亮了嘉兴酒的金字招牌。
二十余载过去,禾城老酒不仅成为嘉兴市民日常餐桌上的标配,招待四方来宾的首选,更以经典焕新的姿态,走出了一条从地域文化符号到全国性品牌的进阶之路,成为嘉兴城市的另一张名片。
文化铸魂,从地方佳酿到国际焦点
7月12日,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系列活动盛大启幕,在这场汇聚全球目光的文化盛宴里,一坛深深烙印着江南水乡文化基因的黄酒——“禾城老酒【清若空】”,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成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中的一大亮点。
此次“浙江周”活动,是禾城老酒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惊艳亮相。能收获如此广泛的关注与由衷的喜爱,让浙江禾城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建方很是惊喜。他感慨道:“这不仅是对我们产品品质和坚持走弘扬江南稻作文化的高度肯定,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黄酒文化走向世界的无限可能。”
从嘉兴南湖畔的坚持初心,到代表浙江形象扬名海外,禾城老酒究竟凭借何种魅力得以“出圈”?
首先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北宋熙宁年间,嘉兴酒税居两浙之首,“清若空”酒更被文人墨客誉为“江南第一酒”。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嘉兴本土酒逐渐淡出主流视野。2002年,潘建方以“让嘉兴人喝上自己的酒”为初心,斥资收回“禾城”商标,并注册“清若空”品牌,一场关于经典的复兴由此启幕。
在品牌文化的呈现上,禾城老酒的瓶身设计堪称一场“文化考古”。坛状瓶体取自马家浜文化陶器形制,土灰色釉面复刻宋代青瓷质感,瓶口封饰嘉兴蓝印花布,瓶身镌刻本地画家水墨画作。这种“把博物馆穿在身上”的设计理念,让消费者在举杯间便能触摸到嘉兴的文化脉络,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
2007年,十年陈“清若空”获外观专利,2008年又斩获立体商标注册证,文化IP的打造为品牌筑起了护城河,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除了文化层面的深耕,禾城老酒在酿造环节也下足了功夫。一方面,复刻宋代《酒经》记载的“冬酿春熟”古法,以糯米为基,加入枸杞、红枣、生姜等本地物产,经十年以上坛存陈化,以此保留老酒的醇厚本味;另一方面,引入国家注册高级酿酒师团队、高级评酒师等专家学者,把体现嘉兴地方特色和浓郁地域文化的质量与口味以产品质量标准的科学方式固定下来,为产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奠定基础。
正是凭借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呈现,以及“守正创新”的酿造理念,2025年禾城老酒荣获嘉兴市首批历史经典产业企业,20多年的持之以恒的坚持让禾城老酒实现了从地方佳酿到国际焦点、从文化承载到产业典范的华丽转身。
营销赋能,从籍籍无名到销量巅峰
如果说文化积淀是禾城老酒的“根”,那么精准的市场营销便是其破土而出的“力”。
2003年11月,在品牌入市之初,禾城老酒牢牢抓住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颁奖晚会与首届江南美食节在嘉兴举办的难得机遇,策划“弘扬禾城老酒文化教育”活动,通过邀请影视界名人品鉴美酒、游览南湖,将品牌与江南文化深度绑定。
回忆起首次推广的经历,潘建方仍记忆犹新,“第一次参展时,我们精心设计了古色古香的展位,连免费品鉴的酒具都借鉴了日本清酒温酒壶的创意。”他补充道,“当时嘉兴本地黄酒普遍售价仅两块多钱一瓶,我们却大胆定价50元两瓶,说实话,心里完全没底。”
出乎意料的是,免费品鉴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温润的酒体搭配雅致的酒具,让“清若空”迅速脱颖而出。“第一天摆摊就卖了600多瓶酒,销售额突破一万五千元!”潘建方激动地说。
次年(2004年),第二届江南美食节期间,禾城老酒更是乘胜追击,以“广告语有奖征集”活动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吸引上万市民踊跃投稿,“禾城老酒蛮和顺”的俚语迅速传遍街头巷尾。这一系列营销组合拳,让品牌从产品升维为“文化符号”,实现了声量与销量的双赢。
往后的几年间,凭借卓越品质,“禾城老酒【清若空】”在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不仅引得沃尔玛、麦德龙、好又多、易初莲花等大型连锁超市及大卖场纷纷主动伸出橄榄枝,诚邀品牌入驻,还逐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嘉兴,热销上海、福建、安徽、江苏、广东等地,高峰时期年销量一举突破100万箱。
从文化教育到全民互动,从展位创新到渠道深耕,禾城老酒以营销为刃,劈开了传统酒企转型的突围之路。而当消费升级的浪潮涌来时,它再次以战略眼光抢占先机,打造“紫景轩”酒庄,与世界500强之一:中粮酒业合作,引入拉菲、奔富、西施嘉雅、作品一号等国际名庄,通过定期举办葡萄酒品鉴会、酒文化讲座,以央企为产品品质作背书,吸引高净值人群,为品牌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破局转型,于行业寒冬中续写新篇
近年来,中国黄酒行业面临地域消费局限、产品价格竞争激烈、消费者认知度下滑等挑战,致使行业规模与盈利水平增长缓慢,2023年全国销售收入仅210亿元。同时,消费场景萎缩、经济下行压力、年轻群体饮酒习惯变迁带来的冲击,如同一股股寒流,让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多数黄酒企业开启多元化转型探索,试图在这片寒冬中找到一丝生机。一方面,部分企业通过“降度数、改包装”贴近年轻消费者,如推出鲜黄酒、起泡黄酒等产品;另一方面,高端化路线同步推进,例如将黄酒陈化于橡木桶,赋予其威士忌风味,并采用洋酒包装吸引高净值人群。
然而,这些尝试的效果却参差不齐。降度混饮产品因复购率低、风味争议,市场仍处于观望状态;高端化产品则面临“脱离黄酒本质”的质疑,市场接受度存疑。
在此背景下,禾城老酒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积极总结市场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转型路径。
2021年瞄准市场趋势的变化,新成立了浙江禾城酿造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恢复生产“南湖”命名的精酿鲜啤,并于2024年开辟“南湖精酿BEER”微信小程序、抖音、小红书等线上渠道,整合“禾城老酒”、“紫景轩”世界精选,以及和百年历史的裕丰酿造联合生产的“禾城酿造玫瑰米醋”。“我们通过嘉兴工厂与南湖区自营点联动,实现‘半小时达’的即时消费体验,并精选高端礼品酒与超市装产品上线,避免与线下产品冲突。”潘建方介绍,微商城上线除了本地消费者积极在线选购以外、还极大方便了传统销售渠道未能覆盖的省份消费者的购买。
产品创新层面,则聚焦场景化与年轻化,计划推出小瓶装黄酒。该产品延续古法酿造核心,保持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老酒种的核心酿造内涵,仅在包装与饮用方式上微调,即初步设想采用250毫升小瓶,度数保持12度左右,同时建议消费者搭配雪碧或苏打水DIY调饮。
在潘建方看来,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黄酒的原汁原味,又赋予了年轻人自由调配的乐趣,契合“微醺小酌”的消费趋势,“黄酒的本质不能变,但可以通过场景创新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它,就像威士忌加冰、葡萄酒配餐,黄酒也可以有新的表达方式。”目前,产品正在进行口味测试,预计不久的将来正式推向市场。
同时禾城老酒也即将在最受百姓喜爱、被称为“六年扁瓶”包装瓶盖中设置微信红包扫码活动,“即扫即得”中奖概率高,以回馈客户的支持。
以传统酿造为核心、坚定以弘扬“禾城”“南湖”嘉兴本地品牌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于历史长河踱步而来,稳步奔向未来,坚持做百年品牌的禾城老酒始终坚持在传承中焕新,以“不变的核心”应对“万变的场景”。
正如潘建方所言:“经典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既能在时光中沉淀厚度,又能在变革中保持锐度。”在这座被酒香浸润的城市里,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仍在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