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禁酒令的影响不会太久、100-300元价格带增长超20%、行业已进入“大舍大得”费投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22

“禁酒令的影响不会太久”“烟酒店仍然是最好的生意,永远不会被连锁取代”“不是降低度数就能吸引年轻人”......

7月20日,以“求真务实·乐观前行”为主题的第四届和君小镇酒业高峰论坛在赣州市会昌县举行。会上,和君咨询针对接下来酒业走势提出“十三大”研判。此外,众多协会嘉宾及知名经销商也针对当下酒业热点话题、酒商突围之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01 和君最新研判出炉

十三大关键词剖析酒业走势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白酒行业历经了10年黄金期(2003—2012)、深度调整期(2013—2015)、结构性繁荣期(2016—2023)和当前的再次深度调整期(2024至今)。“当前,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深度调整期和消费结构转型分化期。”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表示。

刘振国提到,“禁酒令”下,行业受到了普遍的影响,但通常政策调整来得比较突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消费结构、消费人群迭代以及消费理念、购物方式等变化是长期的,会对产业发展带来深层次影响。“有人疑惑未来是否还会像2012年酒业调整那样,调整三年后重回增长,且增长逻辑不变。其实,政策调整时产业发展往往有相似性,但走过调整期后,很难回到过去,发展逻辑和规则都会有新内容。”刘振国如是说。

▍和君集团董事长、和君小镇创建人、和君职业学院捐资创办人王明夫

“当下的经济环节下,酒行业依然是很好的行业。”和君集团董事长、和君小镇创建人、和君职业学院捐资创办人王明夫表示,2023年全球酒业TOP10中,啤酒占6席,烈酒仅2席;中国酒业TOP10中,白酒占7席,啤酒仅3席。茅台营收230亿美元与帝亚吉欧旗鼓相当,市值却是后者3倍,但海外收入占比仅4%。中国啤酒三强(华润、百威英博、青岛)合计市占率81%,但高端啤酒吨价仅为美国市场的40%。

王明夫认为,中国酒业的市值溢价已经兑现,但品牌溢价、管理溢价、全球化溢价还远没有开始。他还提到,自己想为中国酒业做一件“小事”——培养真正具有全球野心的“酒二代”。

▍和君咨询副总经理、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江

“面对当下困境,保持乐观态度至关重要。”和君咨询副总经理、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江作了《2025年中国酒业新变化、新特征与新应对》的演讲,并带来和君对行业新的十三大预判。

一是格局。中国酒业正在进入“冰火两重天”的行业格局,真正意义上的分化正式开始。“禁酒令”让分化的预期变成现实。增长依旧是确定性的,困难是阶段性的,调整是长期性的,要相信常识。白酒整体规模或许到了12000亿,才会真正意义上进入下坡路。

二是增长。中国白酒行业已进入“一线名酒+区域名酒”“双增长极”时代。区域酒企增长比例与规模会持续放大,区域市场容量的25%占有率,是成为区域领导品牌的基本盘。

三是规模。2025年底,白酒行业整体增长态势不变,增长比例进入理性阶段,规模预计达到8000亿到8500亿,如果这轮调整快,甚至有可能达到8800亿。

四是选择。市场预期偏低,选择决定结果,增长方式改变必然促动新的方法论出现,市场出现动荡的时候才有突破发展的机会。15%的增长是多数企业的安全值。

五是价格。和君统计8个省、16个地市的白酒销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从各价格带看,100元以下增长5%,100-300元增长20%-30%,300-500元下滑30%以上,500-1000元保持5%增长,1000元以上5%左右增长(以上价格为单瓶成交价)。这一价格趋势大概念延续到全年。

六是渠道。传统烟酒店预计增长3%左右(团购下降、宴席增长、自饮增长),餐饮渠道下滑15%以上,即时零售增长5%以上。传统烟酒店仍然是好生意,不会消亡,也不一定会被连锁取代。

七是品类。酱酒层面,“品牌+组织”的运营模式、大众酱酒领衔,增长的行业特征,聚焦区域的系统打法,产区多元的品类创新,是酱酒品类获得增长的四个确定性机会。葡萄酒层面,国产与进口酒的增长方式,核心在于“产品迭代+聚焦区域”的竞争策略,厂商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会是决定性胜利的关键;黄酒层面,行业“三不到、三局限”仍未突破,但部分企业已经觉醒。渐进式的高端化、品类重塑式的年轻化、聚焦江浙沪的区域化、营销模式的精细化依旧是获得增长的四个确定性方向;精酿啤酒层面,需求旺盛、有效供给不足是主要特征,大体量资本进入开启,行业进入快速分化期,全要素竞争已经开始,模式优先获得竞争优势。

八是产品。供大于求、可增长的价格段受限,因此同价质更优的“好酒下沉”与价格带的汇量式抢夺,会成为酒企在区域市场中持续增长的两个重要举措。

九是费投。行业进入“大舍大得”的费投模式,上市公司平均费投提升18%,区域酒企费投平均提升20%,行业基本进入用费投求增长的阶段,这也是内卷的结果。基于此,“灵活费投”+“三年预期”,可以有效对抗竞争对手的针对性打击,用灵活性与长期性化解不确定的市场变化。

十是科创。通过科创性“技改”完成新一轮品质升级与成本降低,是产业升级的关键,酒企间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

十一是厂商关系。优化、升级厂商终端关系是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当下提升市场效率为数不多的系统方法论。

十二是组织。“以多打少”会是常态化竞争,越困难的时候越需要人,增加人员获得销售增量依旧是阵地战的根本。

十三是统战。上下同欲、内外一致、厂商一体、政企协调其根本逻辑是“统战”,多数酒水企业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统战体系”。


02 “这轮调整是颠覆性的变化”

酒企、酒商怎么干?

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面对酒类消费场景减少,市场渠道运转遇阻,库存高企等难题,酒企、酒商也承担较大的压力。为此,和君通过两场对话对当前的行业痛点进行深度剖析,为酒业突围提供有效路径。

▍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旭

在主题对话环节,中国轻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旭认为,尽管酒行业持续承压,但乳制品同样面临巨大压力,反而非酒精饮料营收、利润双增长。这说明整个消费购买力在往低价格偏移,并不是说酒行业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整个消费在变革、渠道在变革。

▍福建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庆璋

福建省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庆璋表示,“禁酒令”并非禁止正常饮酒,只是下面执行环节可能有些过度,其实是消费的价值回归,也是行业的理性回归。回顾历史,行业经历过1989年、1998年金融危机、2002年三次重大调整,而这次调整比前三次更全面、更深刻,对酒商和酒企来说,这是颠覆性的变化,过去的模式已经回不来了。

▍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专职副会长熊玉亮

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专职副会长熊玉亮提到,除了黄酒、白兰地、精酿啤酒之外,中国白酒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进入缩量时代。白酒未来消费量会守住400万千升这一大关,人均白酒消费量下降,人均消费价格在上升,是大趋势,行业必须顺应这个趋势。

针对当前趋势,嘉宾也从出海、低度化等层面提出解决办法。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研究部部长舒龙

在出海上,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研究部部长舒龙表示,出海来自于文化自信,是要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到贵州来,到当地去品尝什么是最正宗的酱香白酒,什么代表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等。这要求酒企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副主任陶杰

在低度化上,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副主任陶杰谈到,2020年,低度白酒规模约在200亿,2024年达到了570亿,今年预计将达到740亿。他同时建议,白酒低度化不能无限制,应保持在26-40度之间。

▍辽宁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李腾龙

辽宁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李腾龙则强调:尽管当下潮饮、低度化酒类产品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很多酒商、酒厂也在提低度化,但对于酒行业而言,首先应该守正,然后才是创新。

此外,在《行业大商看酒业发展》对话环节,众多大商分享当下破局的经验与方向。

▍物产中大云商有限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毅

其中,物产中大云商有限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毅提出三大建议:一是要坚持主业不动摇;二是要做好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招人只招两方面的人才:其一是心理学的,他们更懂情绪价值;其二便是招算法的,他们更会利用新工具;三是对行业有敬畏之心,要一起打造“喝酒就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的消费理念。

▍厦门建发美酒汇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炜仲

厦门建发美酒汇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炜仲介绍,建发美酒汇去年实现8亿左右的销售收入,其中供应链服务层面的销售额占比达80%。建发美酒汇与传统的经销模式不同,是以“嵌入式合作”为主导模式服务于行业上中下游,建立起生态圈型的公司。

▍北京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宇涛

北京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宇涛谈到“稳健发展、转型升级”下的三个发力:一是经营组织调整,砍掉了一些职能部门,同时增设了品牌部和研发部等;二是品牌结构调整,对于那些历年来支持企业的品牌,全力以赴支持,即便库存压力大一点,也心甘情愿。但对于信誉不好、对市场转型适应慢的品牌,以及政策频繁调整的品牌,会适当降低合作比例;三是渠道结构调整,现在重点推进零售服务业务。另外,企业采取双轮驱动模式:一是品牌代理业务及经销,二是零售服务。

▍甘肃义顺供应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秉庆

甘肃义顺供应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秉庆透露,义顺集团按照每年从3月1号开始新的财年,截止今年5月底,实现了超过20%的双位数增长,尤其零售连锁板块的增长超过40%。张秉庆坦言,作为酒商,要做该做的事情,酒商的定位就是让千家万户畅享好酒、好生活;其次是要多品牌组合经营,10年前义顺经营两个品牌,现在经营着10多个品牌;再次是通过10年前的调整期,义顺的经营模式从原来简单的经销商代理,变成了零售连锁和批发连锁“双连锁运营”。

▍福建中润玖通酒业董事长、资深酒业营销人牟磊

福建中润玖通酒业董事长、资深酒业营销人牟磊认为,越是大的行业调整期,越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酒鬼酒·自由爱等的成功案例说明,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信心、加快调整、创新制胜”。

▍吉马集团副总裁林建能

吉马集团副总裁林建能表示,在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酒业面临很多调整期,但作为企业想要长久发展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布局;二是要把握风口,从2019年开始,企业就在斟酌做清香型白酒,到2021年终于拿到汾酒代理权。第一个风口是茅台,第二个风口就是清香型的汾酒,这几年汾酒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能够借力,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广州龙程酒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温思聪

最后,广州龙程酒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温思聪强调:战略不该是高大上的概念,就像打仗,能三言两语让所有人明白战略;一线员工直接接触客户和消费者,他们能否理解战略,是检验战略表述和定位是否合理的“镜子”——如果一线不懂,问题往往出在战略本身,而非一线。而关于战术,温思聪提到,要回归底层逻辑,适配新环境。

“战略是否落地到一线?战术是否适配新环境?做好这两点,当下就不是困难期,而是调整期。”温思聪如是说。